close

來源:香港哺乳協會
作者/Nancy Mohrbacher (FILCA)(作者為國際著名的哺乳顧問,著有多本母乳餵哺的解難手冊)
翻譯/Sharon Tsui(義工)
原文網址/http://www.nancymohrbacher.com/blog/2010/6/27/worries-about-foremilk-and-hindmilk.html

「知少少」可以是好,但亦可以是壞。在討論「前奶」、「後奶」和兩者對哺乳的影響時,一知半解經常引致不必要的焦慮、擔憂,甚至導致母乳餵哺出現問題、過早斷奶。

國際母乳會的《The Breastfeeding Answer Book》2003年版本是這樣定義「前奶」、「後奶」的:「寶寶剛開始哺乳時,吃到的奶叫『前奶』,量多但脂肪少。隨著寶寶繼續吸吮,母乳裏的脂肪含量慢慢增加、分量慢慢減少。接近吃奶尾聲,母乳量少但脂肪多,就叫『後奶』。」(第34頁)書裏接着解釋,只要寶寶先吃完第一邊 – 即等寶寶自行放口,才轉換到另外一邊,而非按特定分鐘而轉 – 媽媽就能確定寶寶吃到「正確比例的液體和脂肪」。

這本書出版之後,科學研究增加了我們對前後奶的認識,並解答到很多媽媽都有的疑惑。前後奶的困惑前後奶之分,引致很多問題的出現。這兩者是不同的奶嗎?寶寶要吃一定時間,前奶才會變成後奶嗎?寶寶如果吃得太短時間的話,會不會吃不到後奶?如果經常這樣,會否導致增重不足?有時候醫護人員還會插嘴,要母乳媽媽盯著時鐘,確保寶寶「吃夠時間,才能吃到後奶」,而各人對所謂「足夠」的時間又有不同意見。究竟我們對前後奶知道多少?需要擔心嗎?前後奶的真相科學研究發現,前後奶並非這麼簡單的概念。

基本來說,脂肪會黏在乳腺壁上,而隨著噴奶從乳腺排出,以致母乳脂肪量在餵哺的過程裏增加。然而,這個看似簡單的動態,在現實中並非一成不變。

- 母乳並無兩種: 前奶不會在一個「神奇時刻」突然變成後奶。隨著寶寶吸吮,母乳裏的脂肪成分逐漸增加,乳房越清空時母乳脂肪含量就越高。

- 寶寶增重是靠每天吃到的總奶量,而非靠後奶: 寶寶可能密密吸吮,餐與餐之間時間很短,又或者是隔長時間才吃一餐,但每餐吃得久。兩種模式下,寶寶吃到的脂肪量其實是一樣的。

- 前奶並非一定低脂: 母乳脂肪含量,受寶寶的吃奶模式影響。如果寶寶吃得很密,與上一餐奶時間相隔很短,這一餐的前奶可能比其他時間的後奶含更多脂肪。

前後奶的機制前後奶之分,其實只有在餐與餐之間相隔較長時間(如2-3小時)較為明顯。每餐相隔越久、媽媽乳房越脹滿,前後奶的脂肪含量就有差異。

然而,就算是同一位媽媽,這個差異也會在一天裏有很大的變化。例如,若是晚上兩餐之間相隔久的話,下一餐的前奶脂肪含量會較低;

若寶寶晚上吃得頻密,下一餐的前奶脂肪含量會較高,前後奶分別就不大。問題的核心研究指出,其實不用着意擔心前後奶之分,或者勉強要寶寶每餐吃得長一點。

只要寶寶能有效吸吮,而且媽媽不限制寶寶吃奶的時間,寶寶就會在一天之內在母乳取得同等分量的脂肪,不管他每餐吃得慢還是快(Kent, 2007)。

這是因為如果寶寶吃得短而密,他吃到的前奶脂肪含量會較高。總而言之,一切都會自行解決。對寶寶的增重和發展而言,每24小時吃到的累積總奶量才是最重要的。

非常籠統地說,全埋身的母乳嬰兒每天吃大約750毫升的奶(Kent et al, 2006)。

不管寶寶是每小時吃30毫升,還是每3小時吃95毫升,只要他每天累積下來吃得夠,對寶寶的發展就沒有影響(Mohrbacher, 2010)。

事實上,不管寶寶是如傳統做法般吃得頻密,還是像現代西方做法吃得較疏,他們每天吃的奶量和脂肪量還是差不多(Hartmann, 2007)。

父母已經夠多事情要顧慮,讓我們把母乳餵哺變得簡單吧!從今開始,就將「前後奶之分」從長長的擔憂清單上刪掉吧!

title  


現在民間有許多哺乳團體,建議新手媽媽可以加入他們,並從中獲得資訊與協助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小愛的媽咪 的頭像
    小小愛的媽咪

    小小愛「不想長大」婚姻、育兒、哺乳人生!!

    小小愛的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